作者:咖啡生活網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11-23 13:04:16
因數一:濃縮
【粉量】
在整個濃縮萃取中扮演定音鼓的角色,沒有乾粉哪兒來的濃縮液呢,且乾粉量的多少決定你濃縮的風味走向。粉量可以是5g,也可以是30g,不拘一格。但通常我們落都在18-20g。
無論你以後會有多牛的手法,第一步都是確定粉量。明白這一點,後面就簡單了:
你要萃多少咖啡液?
【萃取時間】
Espresso黃金規則的萃取時間規定在22~28秒之間,但萃取時間其實是填壓、粉量和研磨度的綜合表現,需要靠咖啡師對於Espresso的理解進行調節。
【萃取量】
Espresso單份30毫升,雙份60毫升的萃取量幾乎沒有人會去改變,除了少數的意大利會用單份的咖啡粉量卻只萃取15毫升的咖啡液。
萃取粉量的選取,咖啡粉加倍,你的萃取溶液就加倍,只要粉與溶液之間的比例一樣,一般1:2,出來的咖啡風味就會接近。
因數二:奶泡
發泡完成的牛奶,應綿密細膩、有光澤感。奶泡狀態若粗細不一,則無法繪製出對比鮮明的圖案,也無法和espresso很好地融合,最終會影響整體口感。
製作奶泡:
①先將蒸汽噴嘴打開一次,去除噴嘴內的殘留水汽。
②將蒸汽噴嘴深深插入拉花杯中的牛奶裏,將蒸汽打開。待蒸汽噴出時,緩緩將噴嘴上移到牛奶中的較淺位置,增加與空氣的接觸。
③快完成時,再次將噴嘴向下深入一些,調整整體奶泡細密度。
④發泡完畢後,將拉花杯底部在桌上輕敲幾下,或者倒到另外一個拉花缸,能去除較大氣泡。再將拉花杯輕輕繞圈搖動,使奶泡整體質地均勻。
③快完成時,再次將噴嘴向下深入一些,調整整體奶泡細密度。
④發泡完畢後,將拉花杯底部在桌上輕敲幾下,或者倒到另外一個拉花缸,能去除較大氣泡。再將拉花杯輕輕繞圈搖動,使奶泡整體質地均勻。
因素三:融合和手法
缸杯高度:是指奶缸與咖啡杯的距離
正常奶缸和咖啡杯的距離在5—10釐米左右(參考),確切的說應該是缸嘴距離咖啡液麪的距離,每做拉花人在這一點上面都有所不同,沒有完全一樣的高度和距離,也沒有固定的高度
但是目的只有一點,就是讓奶泡與咖啡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由於奶泡密度較小且輕,我們在融合時往往會選擇抬高奶缸與咖啡液麪的距離進行融合,避免破壞油脂的乾淨和顏色.所有我們要明白奶泡越厚距離越高(衝擊力),相反奶泡越薄距離可以拉低.
2,奶流大小:是指把奶缸裏的奶倒入咖啡杯裏時奶流的粗細
正常參考值是:奶流在不斷的情況下偏細一點,奶流大小的目的是爲了保證在充分使奶泡和咖啡融合的同時不去破壞油脂的乾淨程度和顏色。
過粗的奶流會有較大的衝擊力,會有一定幾率出現砸入杯底產生亂流的現象,所以一般會選擇較細的奶流去進行融合,靈活一點的話就是奶流的大小要配合奶泡的質量而進行,比如:奶泡偏厚我們就要較高距離和較細的奶流,相反奶泡較薄我們可以選擇微粗奶流和較近距離的去融合。
3. 融合手法:融合手法大致分爲三種,一字融合法,畫圈融合法,定點融合
這些手法對於拉花流動性的影響不是非常大:先來說三種方法的區別,
一字融合方法即爲在一條線上左右擺動的去融合,這種方法較大程度減少破壞油脂的面積,達到融合目的
畫圈融合法即是轉着圈去融合,這種融合方法較大程度去在油脂表面進行移動,達到融合目的.
定點融合法則是在一個點進行融合,這種方法幾乎不去破壞油脂的表面乾淨程度,達到融合目的
三種融合方法各有優缺點,,在融合的狀態和均勻程度來講效果最好的肯定是畫圈融合法(即大面積的去融合),道理很簡單,融合的面積越大越容易使奶泡和咖啡充分融合,定點融合和一字融合的話需要有超級棒的油脂和非常好的奶泡.所以建議畫圈大面積去融合。
4. 融合量:是指融合多少奶泡進入杯中,融合液體的多少在拉花時主要影響的是液麪的流動性(以下例子假設油脂、奶泡、融合手法是一致的).
融合的過程其實就是倒奶泡進去Espresso的過程:
融合液體的多少=倒進去的奶泡有多少=液麪的流動性強度;
融合液體少(即倒進去的奶泡少),液麪所含氣泡比較少阻力也小,所以流動性高;
融合液體多(即倒進去的奶泡多),液麪所含氣泡比較多阻力就大,所以流動性低;
所以融合液體的份量不一樣,液麪的流動性也不一樣.
【拉花成型】:
一、打奶泡所需的設備、材料
手工打奶泡需要設備
Tiamo
HA152B雙層奶泡杯或單層
Tiamo拉花杯
KONTESSA VEV VIGANO摩卡壺
之所以用摩卡壺,是因爲它可以煮出意式濃縮咖啡,雖然沒有辦法和機器煮的濃縮相比。因此,摩卡壺是沒有機器又想嘗試拉花的朋友的選擇。
機器打奶泡需要設備
Tiamo拉花杯
帶蒸汽管的咖啡機
打奶泡需要材料
牛奶:
第一推薦的牌子是雀巢全脂,其餘有總統奶、發喜、八喜、晨光純牛奶(綠色盒裝)、完達山(原生帶純淨奶)、光明優倍、新綠園、維記和香滿樓的鮮牛奶等。還有高手說,什麼牌子倒是問題不大,脂肪含量必須達到 4%~4.5% (高脂奶)。
二、手工打奶泡知識
什麼是奶泡?
這幾個概念是我的授課系統中的概念,可不能作爲行業標準概念來對待,切記!熱牛奶:指進行奶泡作業後,處於拉花缸底部沒有經過打發的奶;奶沫:指進行奶泡作業後,浮在熱牛奶上部的那部分泡沫;奶泡:指進行奶泡作業後,熱牛奶與奶沫充分混合後形成的最終產品。這也是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打奶泡的目的。
手工打奶泡的方法
第一步:先做快速低打,打到有明顯的阻力和綿感;接下來做中打,同樣打到有明顯的阻力和綿感;最後做高打,打到整體有阻力和綿感。提示:注意抽動的高度。
第二步:重複第一步。這樣就完成了手動打奶的過程。如果想要你的奶泡不要太稠,要有一定的流動感,就只做第一步即可。打完奶泡後垂直抽出活塞有利於把打出的粗泡趕出很多。(因爲沒有下載下來圖片,所以也不知道作者的低打、中打、高打的具體樣本)
手工熱奶泡的製作
將牛奶(能夠發泡並保持住的奶,推薦雀巢)加熱到燙手(60到70度)但能拿得住的溫度。採用什麼樣的加熱方法不重要,關鍵要達到此溫度(爲什麼要達到此溫度,在後面會專門討論)。在我所指導過的店裏採用的加熱方法是微波爐,最初是慢慢試出用大火加熱到目標溫度的時間是多久,以後就直接把牛奶放進去按測試後的時間加熱就可以了,非常方便也非常快。
手工冷奶泡的製作
冷奶泡是把充分冷藏的牛奶直接倒入手動打奶器裏,用手動打奶器打出的奶泡。這種奶泡大量用在冰咖啡上面,效果很好。不過筆者偶爾爲之,把它加入了熱的咖啡裏,得出了冷與熱兩種效果在一杯咖啡中不同的表現,非常值得一試。
打奶泡的溫度
打奶泡的起點溫度越低,可以操作的時間越長,當然可以打的越細膩,這也是牛奶需要冷藏的原因之一。奶泡一般是加熱到60多度時候做拉花最好的。但我們用的是手動打奶器.熱量會流失的.加熱到70度左右吧(不要再高了,再高了打的奶泡就會粗)。奶的結束溫度是一定的(不要超過65度)。
牛奶的量
加奶量大概加2/5左右就夠了,打奶時不要打到最高,保持速度較高的狀態下打十多下就夠了,再多又會越來越幹了。接着用勺子把上面那層大概2-3cm的粗奶泡先刮掉之後和拉花杯對拉幾次。對拉完後,在桌面上輕敲幾下,之後奶泡在拉花杯裏,一直要保持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方向搖晃拉花杯直到倒入咖啡時爲止。(因爲一停下來又會分上下層了)。手打奶泡的通病是打出來的都比較幹,奶和泡是分開的。據說雙層的比單層打奶效果雖然會更細密,但會更幹(是據說.未經考證)。
三、如何用機器蒸汽管打奶泡
打奶泡前的準備
瞭解咖啡機蒸汽系統的正確操作流程,明白打奶泡前後空噴蒸汽管的目的是什麼,明白毛巾和隨手清潔在咖啡製作中的重要意義。學會如何用噴頭接觸奶面,選點的位置、選點的深度。
兩個溫度問題
一個是發泡的起止溫度,一個是奶泡製作完成的溫度。這兩個溫度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關係到奶泡的打發原理是否掌握。先說發泡,牛奶最初是冷的(最好能充分冷藏在5℃),這可以延長髮泡時間,使其能發泡充分泡沫細膩,然後打開蒸汽閥,對牛奶進行發泡。發泡至和我們人體溫度一致的時候(手感不冷不熱),發泡截止。接下來說說打奶泡截止時的溫度。我只說說這個溫度在手上的感覺是什麼。這個溫度我們用手感覺的時候(處於持續加熱中)是燙手,但能忍受兩三秒的時間;溫感一到就停止加熱(停止加熱後端在手上感覺是很燙,但能拿得住)。
有的地方用溫度計來量,我認爲這種教授方法不好,技術,是需要人用心去悟的東西,藉助外力對人本身技術的提升沒有太大好處。曉寒認爲科學計量也是好的,中醫就很難傳承嘛。
角度問題
認識一個打奶泡拉花缸與咖啡機蒸汽管接觸的一個死角度。看了好多國內外咖啡師操作打奶泡,加上自己不斷的嘗試,發現打奶泡有一個死角度,就像打電子遊戲,有些死角是子彈打不到你的,但你可以打到別人。這個角度用文字說起來很麻煩,大概是拉花缸的缸嘴一定要抬起來,缸體要根據奶泡的轉動方向傾斜。
旋渦問題
旋渦的作用是把發泡發出來的粗泡沫通過旋渦扯到液麪以下,使表面乾淨。旋渦有很多種狀態,每種狀態都需要觀察並記住。這點說起來好深,我簡單一點吧,要想有旋渦,蒸汽管的噴頭不能太深入奶面下。
拉花缸移動問題
噴頭與奶面接觸好,即打開蒸汽閥,這時拉花缸非常緩慢向下移動,會聽到“喫喫”的蒸汽與奶液“剪切”(關於剪切力,以後討論牛奶發泡原理的時候,慢慢聊!)所發出的聲音,俗稱“進氣聲”。進氣到人體溫度這個聲音就不能再出現了,否則,表面會有特別大的粗泡沫。此時把拉花缸向上移一點(只移一點,這很重要,很多人理解爲持續向上移,這非常錯誤),讓蒸汽噴頭離開剪切面,以聽不到“喫喫”聲即可。此時通過調整拉花缸角度,記住是角度,而非噴頭與表面的位置(非常小的角度調整),找到旋渦,把發泡階段的粗泡沫扯下表面,定點持續到溫度到達燙手的溫度即可。
蒸汽量問題
我常在一些資料上看到這樣的描述:打奶泡時,噴嘴一接觸奶面,就全部打開蒸汽閥。這一點我不太認同(兩段式蒸汽閥門除外,因爲那根本沒辦法去操作蒸汽量,在這裏我通指主流的旋鈕式的蒸汽閥)。其實這種說法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做爲初學者,對手上的輕重是沒辦法去控制的,閥門鈕常被擰滑絲。即使是咖啡達人們,我也覺得最好不要採用這個指導思想去操作蒸汽閥門。
回到主題,先說說氣壓。氣壓在鍋爐裏形成後,我們打開蒸汽閥,不管打開多大,蒸汽都是以這個壓力往外噴。只是氣量有點小,不是壓力小。我建議只需打開閥門到能夠正常打奶泡的範圍就可以了,沒必要全開。如果接受這個理論觀點,你店裏的咖啡機閥門就長壽了。如果接受這個觀點,我再來說這個職業習慣養成方法。比如你的咖啡機僅需朝開的方向擰三下(切記,是三下,而非三圈),就能夠噴出足夠用於打奶泡的蒸汽量,那麼請你以後一直用這個方法操作你的那臺咖啡機蒸汽閥門。開也三下,關也三下。當然,如果開兩下或四下才有充足的蒸汽量,那就按上面的方法,以此類推。這樣閥門再也不會出現關得過緊或開到滑絲這樣的情況,恭喜你家閥門長壽了!
殺豬般的尖叫聲問題
牛奶沒有發泡這個過程,或發泡量非常少,就會產生這個聲音。直接原因就是噴頭太深入牛奶表面以下。避免它出現的方法是把拉花缸往下移,使噴頭不要深入牛奶表面太多,此聲音就馬上消失,換來的是我們想要聽到的“喫喫”聲。
蒸汽控制力問題
就是不管用多大的氣壓(在鍋爐允許範圍,個人理解:0.8-1.2bar),都能夠打出質量非常到位的奶泡來。先建立一個前提:用600ml中號拉花缸(老式),打一缸適量滿的奶泡,製作WBC標準的兩杯奶泡厚度在1cm的cappuccino。這個課題指的是奶泡分配問題,即如何使兩杯cappuccino的奶泡厚度一致的問題。我們稍有經驗的操作者都清楚,要實現這一點是有一些小技巧的,這個技巧不難掌握,但你一定要深刻地瞭解打好的奶泡在缸中所處的狀態。
奶泡控制力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奶泡發泡程度。奶泡發泡程度,是最難練習的一種控制力,這個控制力要求操作者要有很強的理解能力,能參透牛奶發泡的原理。最簡單可行的控制方法是:靠中比靠邊強,靠上比靠下強。這點如何理解呢?噴嘴越靠近拉花缸中部(但儘量不要在中間點,不然無法控制),發泡越多、越強烈;越靠近缸壁(但不要太挨着缸壁,這會影響進氣),奶泡量越少。噴嘴在第一個溫度到達前越靠近液麪,發泡越多。反之亦然!這個控制力我們練習了有什麼用處呢?前面已經說過,打奶泡的幾個標準,其中一個是想打多少奶泡就打多少奶泡;想打七分滿,決不打九分滿;做一杯出品,決不打兩杯的奶泡量出來;每次做出來的cappuccino在奶泡質量方面一定是一致的。
在這個控制力練習中,有一個三點一線的理論在裏面(見圖),這三點分別是:缸嘴、缸把與噴頭,這三點在一條直線上,通過調節1號點與2號點的距離,實現奶泡程度的控制。二是奶泡表面乾淨度。這個是相對容易的一個控制力練習,前面我們說過打奶泡的一個死角問題。雖然對奶泡的理解達到一定程度後,角度問題已經不重要了,但對於初學者或還沒有參透牛奶發泡原理的操作者來說,這個角度還是要掌握的。這個角度很有意思,在比賽中,國內外多屆冠軍的奶泡角度都是這樣的,由於它沒有辦法用文字來說,我也沒辦法手把手幫大家一起領悟,那就請各位去找些奶泡打得好的視頻來看,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如果一直找不到,那就等筆者的書出版的時候再買一本來看,我會做成視頻,但願能解決這個事兒。
這裏順便說一個看視頻的方法,不要去看拉花缸內部,內部的圖我已繪出,主要看拉花缸與咖啡機、與蒸汽管的相互關係。一直看、使勁看,看到你找到感覺爲止。順便還說一個事兒,就是國內小範圍流傳的一些從臺灣過來的關於咖啡方面的書籍對此問題也有一個誤導。在說這個誤導前,我先申明,本人在此類書籍中吸收到了很多有用的咖啡資訊,也學到了很多的方法,這裏對作者們表示感謝!現在說一下誤導,這些書的圖示中,很多是把拉花缸平放的,這點不太適合初學者,個人意見:勿仿!
四、打奶泡的相關技巧
奶泡的處理,關鍵步驟
牛奶打發後,還不是我們理想中的奶泡,而是處於分層狀態,下層是被加熱的牛奶,上層是打發後的“奶沫”,所以我們要對打發後的牛奶進行處理。上下抖動,去掉表面的粗泡沫;搖晃,讓熱牛奶與上層奶沫充分混合,形成奶泡。這一步也可以通過兩個拉花缸來回倒實現(我比較主張採用此方法)。這一步好關鍵,一些朋友特別不重視這點,那就前功盡棄了。
把打好的成品在兩個缸裏來回的倒幾次,使熱牛奶與奶沫充分混合,接着把它們平均分在兩個缸裏,然後再“少量”地來回倒幾次,這樣就分配均勻了。很多朋友只做了前面動作,沒有做後面的少量分配動作,所以會有不勻的現像。當然,這裏用文字描述出來,會很難理解,不過你試着做幾次就明白了。簡單說,就是分配奶沫的量。用這個方法即可達到兩個杯子裏的奶沫厚度一致的目的。
幾個小提示:一是拉花前,奶泡一直在拉花缸裏處於搖晃狀態,避免因此面造成的分層再次出現,這是一個職業習慣,要求一定要養成。二是搖晃時如出現奶沫集中在形成的旋渦中間呈一個小球,證明奶沫分配不勻,這時還需再分配一次;三是出品前,倒一點在旁邊,試試奶泡流出的手感再動手做出品。四是做雙環類cappuccino時注意奶沫集中在拉花缸底部,用匙刮的時候儘量住裏伸。
對奶泡質量的要求
第一個標準是:表面要能反光。細膩、像天鵝絨般、要滑口。第二個標準是:表面沒有一粒粗泡沫。這個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當然這也是反光的前提。大於直徑1mm的都叫粗泡沫。第三個標準是:在加奶量一致的情況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滿還是七、八、九成或全滿,打出的溫度要一致。第四個標準是:做兩杯cappuccino,以WBC標準杯做,奶泡倒入杯後,拉花缸裏一滴不剩。以上這四個標準做到了,我認爲在視覺、手感和技術上,起碼它算是一缸不錯的奶泡了。前面還說到一個聽覺,這取決於牛奶,剛打好的奶泡,一定要聽不到很連續的爆破聲,這才能保證奶泡在杯中的持久力。
奶泡不能注入espresso的解決做cappuccino類咖啡的時候,會出現奶泡不能順利注入espresso的問題,這是爲什麼呢?
第一是奶泡打到了八九成滿,比較dry,可以打少一成來解決。
第二是espresso的crema表面離杯子底太淺,導致奶泡一注入就浮在了crema上。
解決:儘量地把杯子拿斜,增加crema表表面與杯子底的深度。在注入時,朝最深處注入。
第三是奶泡注espresso的時候快挨着杯子了,導致奶泡穿透crema的力度不夠。
解決:將拉花缸高於杯口10-15cm注入奶泡,增加奶泡向crema注入的加速度,以使其順利穿透crema。
第四是用融合手法來解決。如果注入奶泡時奶泡還是白在crema上(對小量,表面1/3左右有效果),那就馬上減少奶泡注入量,在杯中打個圈,再把拉花缸向上提,就可以把變白的衝到crema下面。
第五是用七分滿或六分滿奶泡拉花時,還沒有加大流量,就把crema給衝散了。解決:減小奶泡流量,緩慢在整個crema上畫圈,直至融合到位。
關於cappuccino的分類問題
這個問題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可以把cappuccino按奶泡的質量進行分類,分爲三類,一個是wet cappuccino、一個是dry cappuccino,還有一個是介於兩者之間的half cappuccino。那我們怎麼來區別這三種cappuccino呢?如果奶泡技術過關的話,可以採用奶泡質量來進行區分,如下:前提:600ml(中號)左右拉花缸,裝奶在缸嘴底部。一是wet cappuccino打奶泡呈6、7成滿;(此奶泡做樹葉等紋路要求多的花紋非常好看,同時,此奶泡還可以拿來做latte)。二是dry cappuccino打奶泡呈全滿。三是half cappuccino打奶泡在8成滿;本人更喜歡9成滿奶泡。(此奶泡做心、蘋果及鬱金香類花紋很棒)。其實我們平時用得最多的就是這種奶泡,用它來製作我們日常工作中常見的cappuccino。
提示:現在就去練習,心中想打一缸7成滿奶泡,決不打成9成滿。行動吧!
打奶泡的五大個誤區
對於奶泡,有這樣幾個誤區是我們要了解,這才能便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奶泡。
第一誤區:利用上下抖拉花缸,把表面粗泡沫去掉。這是很好的方法,但很多朋友對這種方法產生了很強的依賴,自己奶泡沒有打好,不去總結爲什麼沒有打好,而採用這種手段去彌補。長此以往,就產生了依賴,這裏我一定說一下,如果僅靠這種方式來去粗泡沫,奶泡技術是沒有辦法提升的,也練不成拉花的高級技巧。
第二誤區:用匙舀掉表面的粗泡沫。這個方法是我最排斥的。雖然在比賽中有些選手用些方法,但我認爲這是其奶泡技術不過關,表面粗泡太多,抖也抖不掉,只能舀。但凡用類似手法來處理奶泡的,請一定加強你在打奶泡中蒸汽的控制技術。
第三誤區:把奶泡打起了後,放置在旁邊靜一小會。這種方法很惱火,這是奶泡技術還沒有入門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會使奶泡的分層加劇,熱奶與奶沫的融合會很不容易完成,稍不注意,就變成奶是奶、沫是沫。整杯咖啡沒有平衡口感。
第四誤區:兩個拉花缸來會倒時處於很高的位置,本來的目的是融合,反而激起更多的粗泡。
第五誤區:奶泡沒打好,怪蒸汽。筆者認爲,咖啡機蒸汽壓力(即鍋爐壓力)在0.8BAR是比較好掌握的打奶泡氣壓,這個壓力打奶泡很綿長,也很容易把牛奶發泡的原理搞懂,但做一杯奶泡需要13秒左右,呵,沒有壓力大的快。如果氣壓在1.0或1.1BAR的話,那打奶泡的方式和方法會有所改變,但原理是一樣的。(這一點要排除因蒸汽不純,導致的“吐”的現像,拉花缸也抖得厲害,如出現這個現像,請把蒸汽排空,再充分加熱一次試試就對了。)
六、打奶泡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1.手動打奶器打出來的牛奶可否用來拉花?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先看espresso的簡單解構,espresso具備兩個最基本的特徵,即上層是一層像咖啡色的泡沫,下面是黑色的咖啡液。這樣的咖啡就可以用來製作拉花咖啡。那我們只要在咖啡杯中注入30ml左右的黑咖啡,再用打出來的奶泡,先倒進去一點點,然後用匙攪勻了,表面的白奶泡就變成了“有咖啡顏色的泡沫”了,而且它是浮在黑咖啡上面的。接下來,我們就可以用奶泡進行拉花了,我試過N次,呵,效果不錯。不過用這樣的液體制作的拉花咖啡,咖啡味兒太淡,拉層次感強的花有侷限性,所以只能嘗試,不提倡推廣。當然,時不時用此方法練練手也是不錯的。
2.爲什麼打的奶泡不融合?
奶泡一倒入濃縮中就馬上和咖啡和合在一起,無法像高手拉花視頻中的奶泡會在上面漂起?奶泡不夠多,和牛奶混合不足,我有時候也是這樣。
3.怎麼樣才能把牛奶混合的好呢?
就是牛奶和奶泡,怎麼樣才能把它混合好,拉花時,一倒下去不全白的?溫度...溫度很重要。在你打奶沫的時候,把你空着的手放到拉花杯上以感受牛奶的溫度, 在你感覺到很燙 手已經不能繼續放在拉花缸上的時候差不多就好了~ 再繼續打的話,會使奶沫過硬。硬奶沫看起來很僵硬,當你把奶沫倒進咖啡時它和咖啡不會混在一起,而是象蓬鬆的打過的奶油一樣堆積在你的咖啡上面。如果打得時間再長一點的話,它會分層,90%是流動的牛奶,以及一個浮在上面的厚厚的硬奶沫蓋子。當你倒到咖啡裏時,牛奶會從拉花杯中先流出來...所以要想牛奶和奶沫混合得好~溫度是關鍵。奶泡打好後時間不能放的太長,不然也會分層。
4.如何才能打出多又質地細緻的奶泡?
關於如何打好一份好的奶泡,在此提供一個傻瓜奶泡法,就是鋼杯內倒入一半的牛奶,讓蒸氣管與牛奶垂直於正中央或是鋼杯緣,然後讓蒸氣頭剛好接觸牛奶表面,然後就打開蒸氣至1/2處,不要移動鋼杯,在牛奶到達50度時慢慢關閉,於60度時剛好關閉,最後溫度會到達66度,如此就可以打出一杯好奶泡 。
5.打奶泡要用哪種機型的意式機?
一般機器三,四,五孔的蒸汽頭都是有的,只要稍加熟悉都是加以打出好奶泡來的。不過機器的,出蒸汽量,出蒸汽乾溼程度,氣孔的大小,對打奶還是有影響的。
6.爲什麼要用水練習打奶泡?
一是大家也知道,水是透明的,可以讓你更加清楚的看到漩渦是如何形成的。
二是能更好的掌握孔數不一奶泡的打法!三是初學要切記,在你未能把奶泡打得綢稀狀時要使用溫度計,溫度不能更好的掌握那麼你所做的咖啡是不穩定的,可能你十次中 有一兩次打出奶泡,但那可不是穩定的品質。
7.蒸汽打奶與用手工打奶的區別
首先手打的奶泡根本無法跟機器的蒸汽相比。蒸汽的細膩度使其打的奶泡很細膩、綿滑,蒸汽的輻射面廣,打出來的奶泡會比較均勻,混合得比較好。手打主要通過濾網的小孔擠壓,打出來的奶泡就是比較粗一些。
8.如何用宜家裏買的電動打奶器做奶泡?
偶是自己用土辦法打奶泡,感覺也不錯。器具就是宜家裏買的電動打奶器,9.9RMB。步驟:玻璃杯中加鮮奶1/3杯,微波爐加熱高火45秒,打奶器攪拌1分鐘,奶泡就成了。我是用法式壓壺,濾出50ml咖啡,直接從奶沫上方正中倒入,可以看到咖啡逐漸與奶混合,潔白奶泡緩緩上升。
9.怎麼製作奶泡?
方法一:以奶泡壺製作手工奶泡
1.將牛奶倒入奶泡壺中,份量不要超過奶泡壺的1/2,否則製作奶泡的時候牛奶會因爲膨脹而溢出來。
2.將牛奶加熱到60度左右,但是不可以超過70度,否則牛奶中的蛋白質結構會被破壞。注意!蓋子與濾網不可以直接加熱。(如製作冰奶泡則將牛奶冷卻至5度以下,當然,不要冰過頭而讓牛奶結冰了。)
3.將蓋子與濾網蓋上,快速抽動濾網將空氣壓入牛奶中,抽動的時候不需要壓到底,因爲是要將空氣打入牛奶中,所以只要在牛奶表面動作即可;次數也不需太多,輕輕地抽動三十下左右即可。
4.移開蓋子與濾網,用湯匙將表面粗大的奶泡刮掉,留下的就是綿密的熱(冰)奶泡。
方法二:用蒸氣奶泡機制奶泡
先不要將蒸氣管伸進牛奶中,因爲蒸氣管中可能有一些凝結的水,所以先把前段的蒸氣放掉一些,順便排出多餘的水份。
將溫度計插入容器中,然後將蒸氣管斜插入牛奶裏,打開蒸氣開關。
慢慢的將把蒸氣噴嘴位置調整到距離牛奶表面一點點的地方,但是千萬不要高於液麪,否則牛奶會濺得到處都是。當位置正確的時候會聽到一種平穩的“嘶嘶”聲,否則就會很大聲或是幾乎沒有聲音。
當奶泡充足之後,就可以將蒸氣管埋深一點,讓蒸氣繼續替牛奶加溫。蒸氣管埋的角度最好是剛好可以使牛奶旋轉。
漫度到達60度-70度之間的時候就可以關掉蒸氣開關。
用溼抹布將附着在蒸氣管上的牛奶擦乾淨,同時再放出一蒸氣,以免牛奶幹了之後難以清理。
七、網友打奶泡經驗
1.提供給新手的容易上手的打奶泡方法
裝入冷餐牛奶約半個拉花杯;噴掉蒸汽管內餘水; 30-40度角插入牛奶,插入位置在中心靠左1/4處(也可以靠右);打開蒸汽,先使奶充分旋轉,慢慢將拉花杯下移,不要讓蒸汽嘴離開牛奶太多(容易產生粗泡); 感覺溫熱時(或認爲奶泡足夠量時)蒸汽再次深些插入牛奶,使漩渦明顯出現在表面,並利用漩渦捲入粗泡;感覺微燙手時關閉蒸汽,抽出蒸汽管,噴出餘奶,擦拭蒸汽頭上的奶漬,蒸汽頭歸位。以上打法爲漩渦打奶,先打量,再打棉的打法。適合初學者。
2.打奶泡祕訣
ESPRESSO機器蒸汽管打奶泡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牛奶要從冰箱冷藏後拿出倒入鋼杯,鋼杯可以體會溫度,方便控制;蒸汽管打開後,等它吹掉水汽,然後淺淺的放入牛奶表面下一點點,角度要傾斜多一點,可以聽到蒸汽聲;牛奶漸漸溫熱起來後 調整一下角度 類似那種蒸汽正推動整杯牛奶旋轉的角度就可以;感覺有點燙了以後,把蒸汽管深入一些,到杯子燙的厲害時,關掉蒸汽,馬上移開鋼杯,否則加熱過度,奶泡也會消失的。接着要保持機器清潔,再打開蒸汽,把裏面殘留牛奶吹出來,等之後清洗機器時,要把蒸汽管外部的牛奶殘餘痕跡也擦洗乾淨,這樣做可以打出很好的奶泡。如果希望奶泡綿密一些,蒸汽管不要太深入。我用過市場各種主要牛奶,都是可以完成的,大家可以試看看。fendy69:我是用手動的打泡器打的,凍牛奶能夠打的非常非常好,又細膩又稠密;但是60度的那種就不怎麼樣了。手工打奶泡的時候, 牛奶的脂肪含量必須達到 4%~4.5% (高脂奶) 比較好. 品牌問題不大。
3.綠麥麥的技巧
牛奶還是要加熱的,用蒸汽機的話要用冰的,因爲蒸汽會加熱牛奶的。打好奶泡,在墊了抹布的桌上振兩下,讓大奶泡浮上來,用勺子颳去上面的粗大奶泡。用勺子伸到底逆時針攪拌2下,倒時勺子擋着奶泡,倒下去的是牛奶,咖啡液麪離杯口2.5cm時提勺,從奶缸底部輕撥,奶泡就下去了,一氣呵成,卡布其諾就出來了。(咖啡用的是espresso)咖啡的香淳、牛奶的順滑、細膩的奶泡!建議別加糖。
4.xy1234的技巧
打奶泡條件,牛奶溫度大約1—10℃,600毫升的鋼中裝1/3左右,先將蒸汽管開關打開,將多餘的水蒸汽噴出,以免稀釋牛奶,將蒸汽管深入不鏽鋼盅中內牛奶1釐米左右,打開蒸汽開關,聽聲音變化,將不鏽鋼盅列爲上下左右旋動,當牛奶溫度達到大約38度時,將蒸汽管深入牛奶中不再發泡,使其旋轉,牛奶溫度達到60度時關閉蒸汽開關。牛奶打好後,溫度不要太高。50~60(度)均勻搖轉。咖啡做好的溫度也不要高於90度。這樣拉的花才能保證質量。
5.minghao_jiang的技巧
我的經驗是打奶不能溫度過高.否則奶泡很容易破,本來,好的奶末倒進咖啡或其他飲料裏,自動會在下面混合並有一層逐步往上浮,這樣,在加入一半奶末後杯子的液麪下已經有一薄層奶末了,再在上面拉花會很容易.溫度過高的奶倒下去這層奶末非常薄,甚至不能蓋滿整個杯子,拉花的時候奶就開始亂流了.我的經驗是稍微感覺有些燙就停。
冰牛奶或是熱牛奶皆可。冰牛奶必須在0~4℃之間,做出來是冰奶泡;熱牛奶則須超過60℃以上,做出來的是熱奶泡。
6.拉花小皇子raymond777的打發奶泡的製作過程
打發蒸汽的噴管,附在咖啡機的邊緣,噴管是可以轉動的,但要小心使用,因爲加熱後的噴氣管很燙手,特別是剛打完奶泡的時候。把噴管移出後,把冰牛奶(約8安士)倒入奶壺內,大概奶泡壺的一半;噴氣管放進奶泡壺之前,先讓噴管噴一下蒸汽。這樣即可以預熱噴氣管,也可將管內的由蒸汽集結成的水沖掉。此時,將噴氣管伸進奶壺的牛奶表面,然後把蒸汽控制鍵開半圈,等牛奶對流後,再將控制鍵開到最大。剛開始會發出“之之”的聲音,在表面打發2秒後可以伸入底部打發,打發2秒後又提到中間打發,直至打發奶泡升至奶泡壺的九成滿就可以了(打奶泡有很多種打法,可以根據不同機器的氣壓而不同的打法,氣壓大的機器在打奶泡時拿拉花壺的手可以保持不動)。如果發出“鋸鋸”的聲音而且特別刺耳就不對了,證明你的手法錯誤。
打奶泡時要注意的是,所用的牛奶一定是經過冷藏過的牛奶。至於牛奶的品牌現在市面有很多種,本人建議大家用雀巢的全脂純牛奶。打發後的牛奶溫度不能超過65 oC,打發時間一般在8秒至15秒之間;打發奶泡要一氣呵成;打出來的蒸汽奶泡應有質感,既不是粗糙卻不勻稱的泡沫,也不是軟綿綿,輕飄飄的泡沫。最理想的奶泡應該是持地非常綿密,整體上濃稠柔滑,及讓人感到適度的厚重感,倒出來時,就像倒花生油一樣。
蒸汽使用後,須立即清洗噴管以及噴頭,先用溼布仔細地將沾在噴頭,噴管上的牛奶擦試乾淨,然後再開一下噴管,讓蒸汽把殘留在噴頭的牛奶噴出,以免牛奶幹後堵塞噴頭。
如何使用打發後的蒸汽奶泡?
剛用蒸汽打發後的奶泡,在奶泡壺內,所呈現的狀態是:上層是浮着的奶泡,下層是熱牛奶。如果用來拉花用,一定要順時針搖晃奶泡壺,讓壺內的泡沫和牛奶結合在一起,再把表面較粗的奶泡勺出來,再倒出使用;如果做美式咖啡,就打發後等十秒左右,先讓泡沫完全浮出液體表面,再用湯匙勺出使用。 提取好的咖啡和打發優質的奶泡是一個專業咖啡師必須要做到的,而且要100%的領悟到的。咖啡提取得不好,不管咖啡做的樣子有多美觀,奶泡有多好,這杯咖啡只是一杯垃圾。樣子固然重要,但口感更加重要,所以各位同學要緊記。同樣,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做一個出色的咖啡師。
7.HalfCafe的技巧
這個牛奶打奶泡真的不錯(手動打奶泡)。在超市買了3盒晨光純牛奶(綠色盒裝),打算什麼時候回來試試打奶泡的效果,正好今日上午停電,無聊,拿出來試試吧,還真不錯。一盒250ML,倒出不到一半,TIAMO雙層打奶器,凍牛奶直接打,上下抽動20多下後,覺阻力增大,繼續打,不知道多少下後,打開看效果,非常稠密的奶沫,整個打奶器裏幾乎全是稠密的奶沫,倒入杯中,也只看到一點可以流動的牛奶了,沒有流動的牛奶,做拿鐵比較失敗,感覺象奶油或者冰淇淋了,呵呵,還沒倒完,打奶器裏還有剩餘(杯子小了 )。
卡布&拿鐵之間的奶泡和拉花問題。卡布:::特濃&熱奶&奶泡之間的比例是1:1:1,同時奶泡需要緊密/濃厚一點。拿鐵:::特濃&熱奶&奶泡之間的比例是1:2:1,同時奶泡需要相對卡布的奶泡要細膩和“流動”一點。如果我的理解是沒有錯的話,那就是做卡布和拿鐵需要各打出不同質地的奶泡。緊密/濃厚的奶泡是相對比較難直接做出漂亮的拉花來的,對嗎?那是不是也就是說一般拿鐵比較適合直接拉花,而卡布則用畫花的比較合適呢?
我的配方(僅供參考)特濃:牛奶:奶沫之間的比例,卡布1:1:1;拿鐵1:8:1。
很難想象按這個比例在星巴克點一杯CAPPUCCINO會怎樣?以12盎司的TALL杯爲例,那就是4盎司的ESP、4盎司的牛奶、4盎司的奶泡;天啊,4盎司的ESP就是4份SINGLE ESP 了,這個濃度可真夠厲害的。選什麼比例,主要還得看自己店裏的定位吧。如果是向美國式的咖啡店看齊,那就不需如此看重這個比例,如果定位爲傳統的意大利咖啡店,那就只能用專用的卡布杯,嚴格按這個比例來。latte杯子一般都在240ml~360ml,除了espeesso佔的空間外,其它的都是牛奶,奶泡打得好一般在打後體積比之前多一倍。
簡單的做奶泡的方法
過去用買的電動意大利蒸汽壓縮的咖啡壺上帶的蒸汽棒以及奶泡壺做過,前兩天看TIAMO的光盤,發現裏面都是用那種小的電動攪拌器在加熱的牛奶裏攪動,於是把從宜家買的那種很簡單的過去在家裏一直用來打雞蛋的電動攪拌器拿出來,也沒有用脂肪高於3。5的牛奶,就拿了一袋普通的袋裝牛奶,在微波爐里加熱1分30秒,然後開始攪拌,沒有想到效果不錯,奶泡停細膩的,242ml牛奶把500ml玻璃燒杯裝得滿滿的,因爲滿了所以停止攪拌了。做出來的卡布其諾咖啡讓我很滿意,感覺這種打奶泡方法最簡單、方便,大家可以試試。
手動打奶泡心得
牛奶加熱的溫度不高的話(大約在60度左右)打出的奶泡比較粗,但是加熱到80度左右的話,打出的奶泡非常的綿和細,小小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奶泡爲什麼都浮在咖啡上?我打的是蒙牛牛奶!是手打的,打了一倒進去都是浮在咖啡上的!也不是什麼出錯了!!浮上咖啡面的奶泡,說明你的奶泡太粗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夠棉! 拉花需要細密度夠高的奶泡啊。首先你要確定使用的是有豐富黃金炮沫的ESP,如果沒有黃金炮沫的ESP話當奶泡一倒入就會浮在咖啡表面,就算拉高奶缸也沒用,另外需確定你的奶炮質量是合格的,這是我的經驗,奶泡就應該浮在上面啊,是不是不夠細綿,一陀陀的浮在上面了?提高奶缸,把那些粗泡砸下去就好了,不過還是儘量把奶泡打細棉一點,砸他只是無奈之舉.也剛剛練習拉花,一點拙見,希望能幫到你。
機器蒸汽管的解釋
先解釋兩個孔,與四個孔的區別: 一般02年前的老機器(咖啡機)蒸汽杆是兩孔的,當打奶泡時呢是一個孔只進入牛奶裏層,另個孔是露出來打發空氣使牛奶受到空氣出現漩渦狀,空氣的進入而形成奶泡。另個只進入牛奶裏層的孔是起到了加熱的作用! 02年後的咖啡機大部分都是四孔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不過要注意的是:3個孔分別有起到:加熱,空氣進入,漩渦的形成。另外一個孔呢是加快打發奶泡時形成的漩渦能夠再次迅速的形成奶泡
如何拉花
打奶泡記得使用溫度計,當奶溫升至35—40攝氏度時,在這時段是奶泡最佳起發期, 剛開始學時,把拉花壺靠着杯沿直到而下. 把打好完成的奶泡,颳去上面一層粗的。接着將奶泡搖勻,關鍵來啦。 將奶盅靠近杯子,開始往裏倒剛開始倒入時千萬要記住啊要細流,就是不要使油脂被奶泡給覆蓋了,倒到杯子6分位時開始放大流量,這時會看見有些奶泡呈現在表面,甩両下,定點大沖(開始一直到收尾也是定點倒)收小流量,慢慢往前收。這是基本的花式——心 ,就在奶泡與ES結合時,要及時做出水平線左右晃動(五分位時才晃動)記住,定住一個點,別往後走,快滿杯時往前減小流量收。個人建議初接觸吧檯還是多用自來水加幾塊冰先學習如何打出漩渦狀,這需要的是耐性,基本功夠紮實的話做咖啡當然隨心所意。。。 當然學習完以水加冰塊後可以選擇 1:0.5 ,例如:100CC水+50CC奶這樣一來節省物料,二來能更容易掌握以科學法制作咖啡。
奶最適宜的發泡溫度是在60攝氏度《這隻限於手打奶泡器的做法》 在你抽打完畢後應颳去頂面約2公分位置的粗奶泡,動作迅速。。。 颳去後轉圈方式搖勻奶泡,此時的奶泡理應像液體奶油般稠滑細膩。。。 慢慢就會的了,如果油脂不夠厚。可以撒上可可粉(其它粉末也可以)代替。。。到底奶泡的最佳起發期是35~40攝氏度,還是60攝氏度,需要大家自己練習掌握,據我查閱的資料一般都推薦60~65攝氏度。關於牛奶的解釋:全脂奶的脂肪含量爲3%左右,低脂奶(半脫脂奶)含脂肪1.0~1.5%,全脫脂奶含脂肪0.5%。
爲什麼要用水練習拉花?
1. 大家也知道,水是透明的,可以讓你更加清楚的看到漩渦是如何形成的。2. 能更好的掌握孔數不一奶泡的打法! 3. 度初學要切記,在你未能把奶泡打得綢稀狀時要使用溫計,溫度不能更好的掌握那麼你所做的咖啡是不穩定的,可能你十次中 有一兩次打出奶泡,但那可不是穩定的品質。
意式濃縮選用什麼樣的咖啡豆?
選用咖啡豆綜合豆子,品種四種以上。其中需加入羅布斯塔豆來提升油脂。其它豆子隨個人喜好···
如何清洗於磨豆機?
需要用到白砂糖,一般家庭用的,賣兩塊錢先將磨豆機裏的豆子及粉給清了,啓動磨豆機將糖慢慢往機器裏倒,直至研磨成粉。 接着便是見到白砂糖變成黑色的,直到糖粉不再是黑色的變完成。 最後一步清去糖粉,再啓動磨豆機將豆倒入,直至清出糖粉。那麼那些粘在磨盤上的固體粉塊就會清去,磨豆機每天都需要清理(收市時) 尤其是磨盤需要用毛刷去刷乾淨,還要粉倉也是需要清理乾淨。。。
2014-07-18 14:57:02 責任編輯:咖啡生活網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