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風味輪:苦味與鹹味,酸甜與清甜

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技術 > 2024-11-23 09:03:08

  關注咖評(微信公衆號 vdailycom ) 發現美好咖啡館 開一家自己的小店

  咖啡只有酸、甜、苦、鹹四種水溶性滋味 因此,"滋味譜"不若前一章介招的"氣味譜“ 那麼複雜。有些酸味與新味芳香物,只有揮發性,需靠嗔覺辨識;有些則無揮友性,只有水溶性,需靠味蕾辨識;另有些酸銀成分兼具揮發性與水溶性,因此酸味與新味往往可呈現嗔覺與味覺的雙重感官。

  至於苦味與鹹味則無揮發性,用鼻子聞不到,純粹屬於味覺辨識的滋味範疇了。

  讓我們接着上一節內容開始學習,準備好,那我們就開始了!

  綠原酸增加苦味與澀感

  很多人以爲只有深焙或重焙纔會苦,其實烘焙技術差,即使二爆前的淺中焙也會有礙口的苦味。譬如說,烘焙時間拖太久且風門緊閉或開太小,爐內碳化粒子無法排出,堆識豆表,或是煙管太久未清除油垢,即使淺中焙也會有嚴重的燥苦或焦苦味。

  另外,酚酸類的綠原酸在烘焙過程,多半會降解爲奎寧酸、咖啡酸綠原酸內酯,這些產物會增加咖啡的苦味,如果綠原酸殘留太多,則澀感加重,甚而出現澀苦味。羅巴斯塔的綠原酸含量高出阿拉比卡的一倍, 此苦澀較重。最糟的是瑕疲豆太多,尤其是未挑除乾淨的黑色豆,在淺中焙也會有難以下嚥的雜苦味。

 

  咖啡因微苦味

  白色粉末的咖啡因植物鹼,嚐起來有苦味,但溶點高達238℃, 遠超出一般咖啡190℃〜230℃的出爐溫,故咖啡因在烘焙過程,不論淺中焙或重焙,並未受損。研究也發現咖啡因並非咖啡苦味的元兇,充其量只佔咖啡苦味的10%~15%, 因爲泡煮成咖啡已被稀釋了,算是順口的微苦味。

  咖啡因的苦味要被味覺喝出的門檻濃度是200ppm ( 200mg/kg ), 除非沖泡濃一點才喝得到咖啡因的苦味。有趣的是,人工低因咖啡雖只含0.03%的微量咖啡因,但連杯測師也喝不出低因咖啡的苦味與正常咖啡有何不同,顯見咖啡因並非咖啡苦口的主因。

  胡蘆巴鹼意外的甘苦味

  蘆巴鹼是咖啡苦味的重要因子,所幸不耐火候,烘焙度愈深,胡蘆巴鹼裂解愈多,苦味就愈低,照理說淺中焙的胡蘆巴鹼降解少於深焙,因此淺中焙的苦味會高子深焙。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淺中焙的苦味明顯低於深焙。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原來淺中焙殘餘較多的胡轉巴鹼的苦味,居然和淺中焙碳化程度較低且甜度較高的焦糖結合,產生悅口的甘苦滋味。

  反觀深焙的胡蘆巴鹼雖已降解殆盡,幾無苦味,但深焙的焦糖,碳化程度較高,苦味較高(但並非絕對),反而抵消了胡蘆巴鹼降解後無苦味的功勞。可見胡蘆巴鹼與焦糖在淺中焙與深焙的甘苦平衡上,佔有一席之地。

 

  ●●●

  淺中焙滋味譜•甜味譜:酸甜與清甜

  酸甜:|水果味|酸甜互揚|酸甜震|

  清甜:|桑順I甜鹹中和|黑糖尾韻I曰曬味|中海拔水洗豆

  咖啡四大水溶滋味物,以甜昧最多,佔可溶物的39%。 生豆所含的蔗糖、乙醇、甘醇類( Glycols )和氨基酸等成分,經過烘焙的焦糖化與梅納反應,濃縮成許多甜美物質,其中的焦糖、喃化合物是咖啡甜味主要來源。

  雖然焦糖的揮發香氣很容易以回氣鼻腔技巧,用鼻後嗅覺來享受,但味覺要喝出黑咖啡的甜味並不容易,因爲甜味常被其他酸、苦、鹹成分干擾,不易跳脫出來,除非熟豆的甜味成分高出平均值,纔可能突圍而出,喝出甜滋味。換言之,嗅覺遠比味覺更容易享受到咖啡的甜感。

  酸甜互補增甜

  因此,杯測在味覺部分很重視糖分與酸味和鹹味的互動滋味。淺中焙"甜味譜"的酸甜味就是甜味與酸味的互動滋味,最常出現在1300米以上高海拔水洗豆,如果檸檬酸、蘋果酸和醋酸含量不低,會有尖酸味,但如果咖啡的糖分含量高,就可中和部分果酸,使得尖酸變得柔順、活撥有動感,而有水果風味,並出現有趣的"酸甜震"的滋味。

  "酸甜震"的咖啡放涼後,很容易出現黑砂糖或焦糖的甜感與香氣。 雖說咖啡最佳品暖溫度是85℃, 內行人會從中高溫喝到室溫,體驗高海拔阿拉比卡酸中帶甜的震撼。

  鹹甜互揚增甜

  淺中培"甜味潛"的清甜味,主要指曰曬豆的甜味,由子日曬處理的脂肪族酸含量較低,礦物質所含的鹹味成分很容易與糖分互揚,產生清甜的滋味,但是曰曬豆的糖分若低於平均質,就容易出現鹹味。另外,清甜滋味也常見幹海拔1300來以下的中海拔水洗豆或半水洗豆,印尼和我國的臺灣地區以及牙買加藍山,常有此甜感。

 

  ●●●

  淺中焙滋味譜•鹹味譜:微鹹亦不討好

  微鹹:|淺中焙|木頭味|單調

  重鹹: |深焙|咬喉|鹹澀|濃度太高

  欠缺有機物易鹹

  咖啡四大滋味中,鹹味較鮮爲人知,甚至有人喝了大半輩子咖啡還不知咖啡也會鹹。咖啡鹹味來自所含的礦物質,包括:氯化物、溴化物、 碘化物、硝酸鹽、硫酸鉀、硫酸鋰,以及鈉鎂鈣等無機物。

  這些鹹味成分約佔咖啡可溶滋味物重量的14% (請參圖表1), 雖然咖啡的鹹味無所不在,但往往在酸與甜的互動下,被遮掩於無形。一旦黑咖啡喝出鹹味,表示酸味與甜味的有機物已氧化殆盡,致使無機物的鹹味被凸顯,可視爲咖啡走味或不新鮮的警訊。

  巴西商用豆風味貧乏單調,主要是鹹味的無機物含量較一般產地來得高,中和了有機酸與糖分,因此喝來空空的,如果巴西豆的糖分和有機酸含量太低,,就很容局出現鹹滋味。印尼豆也常有微鹹味,這和海撥較低或阿拉比卡與羅巴斯塔混血品種較多有關係。我的粗淺經驗是,有鹹味的咖啡,多半會有木屑味,這也是欠缺有機物的佐證。基本上,淺中焙咖啡的鹹味較淡,遠不及重培明顯。

  深焙增鹹

  常喝南義重焙濃縮咖啡的人,對重鹹咖啡應有切身之痛,出爐後的前五天喝來甘醇有勁,但一週後,鹹味出來撒野,一掃品啜雅興。爲何烘焙度較深的咖啡易有鹹味? 這不難理解,因爲重焙豆的纖維質較鬆軟,細胞壁的蜂巢狀空隙多,排氣也較旺,有機物更易被排出的二氧化碳帶走,而且油質滲出豆表,加速氧化進程。另外,重焙豆的有機酸含量遠低子淺中焙,因此鹹味成分很容易跳出來虐待味菌。

  可以這麼說,酸甜有機物較豐富的咖啡,足以抑制鹹味出現,但有機物含量少,烘焙度較深,新鮮度不夠,甚至沖泡濃度較高,往往成了鹹咖啡的溫牀。就杯測而言, 甜味最爲熱盼渴求,微苦與鞣酸亦可增加味譜的豐富度,但鹹味則是負面滋味,即使微鹹亦不討好。

  重焙滋味譜,唯技術是問

  以上是二爆前,淺中焙酸甜苦鹹的味譜,如果繼續烘下去,進入二爆中段的深烘,甚至烘到二爆結束的重焙,咖啡味譜丕變,脂肪族酸降解始盡,明亮的酸滋味消失,碳化加劇且酚類二級降解物增加,苦味加重,味譜簡化爲沉悶的"焦苦"、"重鹹"與"甘醇"三大類。可惜的是,十之八九的咖啡業者,不請深烘重焙之道,進入二爆中後段,燒得幾乎只剩 "焦苦"與 "重鹹"兩大礙口味譜,讓普羅大衆對重焙豆產生很大誤解, 以爲深焙豆,非焦即苦,一無是處。所幸仍有極少數傑出業者,將深烘重焙的最高境界"濃而不苦,渾厚甘醇"分享人間。

  濃而不苦,甘醇潤喉的歐式重焙,1966年由荷蘭裔的艾佛瑞.畢特 (Alfred Peet)引進美國,並以舊金山起家的畢茲咖啡(Peet's Coffee & Tea)爲灘頭堡,向美國輸出重焙革命,並強調店內新鮮烘焙理念,扭轉老美喝走味罐頭咖啡的惡習,點燃長達半世紀的精品咖啡演化史,功不可沒。

  雖然,重焙時尚是精品咖啡"第二波"的絕技,千禧年後已漸被崛起的"第三波"淺中焙時尚取代,但臺灣地區大多數咖啡族還是偏好二爆後不酸嘴的風味。令他們上癒的,當然不是劣質深焙的焦苦鹹,而是優質深焙的甘甜喉韻、上揚焦香與微嗆酒氣。

  一般自家烘焙迷習慣以爆米花機來烘豆,這種熱氣導熱的袖珍烘焙機,升溫太快,火力不易調控,很難烘出甘醇不苦的重焙豆,這跟設備與技術有絕對關係。可喜的是,近年科學家已找出深焙致苦的元兇,重焙味譜可分爲優質與劣質,表列如下,盼能導正淺焙迷對深焙的嚴重誤解。

 

  ●●●

  重焙優劣味譜•酚類是重焙的苦源

  優質重焙>甘醇味譜:|甘甜震|甘苦|樹脂|威士忌|潤喉

  劣質重焙>苦鹹味譜:I酚味I焦苦I雜苦I碳化I咬喉鹹澀

  長久以來,苦味一直是咖啡揮之不去的惡魔,很多人因苦卻步。過去積非成是的看法是:咖啡苦味來自焦糖化過劇,淺中焙的出爐溫較低,所以焦糖碳化程度低,甜味高,苦味低;而重焙豆出爐溫較高,所以焦糖碳化程度深,甜味低,苦味高。

  這看似有理,實則不然。因爲烘焙的化學反應極爲複雜,光靠"焦糖化"不足以解釋咖啡的甘與苦。近年,科學家終於揪出咖啡最大"苦主",並非大家耳熟能詳的焦糖碳化或咖啡因問題,而是生豆含量甚豐的綠原酸,經烘焙降解的二級酚類化合物,纔是苦味最大來源。

  2007年,美國化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波士頓召開第 234屆年會,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食品化學家湯瑪士 •霍夫曼(Thomas Hofmann)領導的團隊,席間發表一篇論文《加熱產生的好壞味道》(Thermal Generation ofFlavors and Off- flavors ) , 被譽爲歷來對咖啡致苦成分最詳盡的研究報告。

  他的團隊利用層析技術(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以及分子感官科技,在一羣老練杯測師地協助下,逐一檢測二十五到三十種過去認爲最可能造成咖啡苦味的成分,終子揪出咖啡的兩大"苦主"-"綠原酸內酯"與"苯基林丹化"(phenylindanes ), 前者是淺中焙的苦源,後者是深焙的劇苦物。

  報吿指出,咖啡是植物界綠原酸含量最豐的物種,阿拉比卡的綠原酸含量,約佔生豆重量的5.5% ~ 8%, 羅巴斯塔更高達7% ~10%綠原酸本身並不苦,但烘焙後苦味迅速加重,在淺中焙階段,降解成十種苦口的綠原酸內酯,但仍算是可忍受的悅口苦味,不算惡味。

  如果繼續烘下去,爐溫躥升,進入二爆後,綠原酸內酯又降解成苯基林丹化,具有難忍的劇苦,很容易被味蕾嚐出,它的苦味門檻甚低,泡成黑咖啡只要0.023 ~ 0.178毫摩爾/公斤( mmol/kg ), 即可嚐出劇苦。而且苯基林丹化在一般深焙或重焙咖啡的含量較多,這就是爲何深焙比淺焙更苦口的主要原因。有趣的是,過去被認爲深焙豆最大"苦主"的局分子量 焦糖碳化物,在黑咖啡裏卻遠不如綠原酸內酯與苯基林丹化來得苦口 。

2017-08-02 12:23:43 責任編輯:未知

單品咖啡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

亞洲產區

曼特寧咖啡- 黃金曼特寧- 雲南小粒咖啡-

美洲產區

哥倫比亞咖啡- 巴西咖啡-

中美洲產區

危地馬拉咖啡- 哥斯達黎加咖啡- 巴拿馬咖啡- 翡翠莊園紅標- 藍山一號-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更多推薦

更多資訊

關注我們

  1. 關於我們
  2. 商務合作
  3. 推薦計劃
  4. 投稿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