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風味的影響,除了品種、產地、種植方式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咖啡生豆處理法。不同的處理法會引導出不同的咖啡豆風味,一般比較常聽到生豆的處理法分爲「日曬法」和「水洗法」,這兩種究竟有什麼差異呢?
在瞭解生豆處理法之前,就必須先來了解一下咖啡果實的構造!咖啡果實最初呈現綠色,之後逐漸成熟後依品種轉爲紅色、黃色或橘色,由於外觀類似櫻桃的形狀,因此又有「咖啡櫻桃」的美稱。
一般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烘培好的咖啡豆,其實是咖啡果實內部的種子,通常每一顆咖啡果實內有兩粒種子(有時可能也只有一粒),由外而內的構造分別爲外果皮、果肉、果膠層、內果皮(種子外殼)、銀皮、種子,而日曬或水洗的加工處理法,就是爲了去除這些外部的構造,以取得內部的咖啡種子(咖啡豆)。
日曬法是咖啡豆最古老、最原始的處理法,相較於水洗法,這種乾燥處理法的咖啡又稱爲「自然咖啡」或「日曬咖啡」,將採收的咖啡果實直接在陽光下曝曬約兩週至四周的時間。一般是氣候乾溼較分明的國家會使用這種方式。
日曬法的處理的過程很簡單,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工具與設備,且除了去除浮豆的步驟之外,都不需要用到水,成本較低,在水資源不豐富與較不富裕的地區被廣泛使用。
但是用日曬法需要足夠大的空間曝曬,也由於必須將咖啡豆放置在室外,所以常常有落葉、昆蟲等其他雜質混入其中。而且每天太陽光的強度不一,所以控制咖啡豆的乾燥程度較難。需要較多的人力定時翻動,才能確保不會發生髮黴、腐壞的情況。
不過現今已有改良式「非洲式高架棚」的設計,有腳架的織網能避免地面上的水氣和泥土雜質,且空氣對流風讓咖果實更加通風、乾燥均勻。
在18世紀由荷蘭人發明了水洗法的技術。由於在一些國家常常下雨、溼度又高,根本無法實行日曬法,所以雖然過程相對較繁瑣,但卻是目前最爲廣泛使用的處理方式。與日曬法最大的不同是利用發酵來去除果膠層。
用水洗法進行處理咖啡豆的雜質較少、外觀較爲完整,且由於咖啡果實中的果肉一開始就已去除,因此不需擔心發黴的問題,整體品質較穩定。但是水洗法的過程複雜且繁瑣,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因此成本較日曬法相對高,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也較少使用。
在過去日曬的處理法是被認定爲低成本不精緻的低價豆,往往用於商業等級的咖啡豆,口感複雜有雜味,豆子品質不一(含水份也不一),瑕疵豆過多等等負面的問題,但近年來精品咖啡的盛行與咖啡手選分級的方式下,己經有許多日曬豆都被國際認可爲高水準的精品豆。日曬豆帶有熱帶水果的酸甜感,保留咖啡豆自然醇厚,風味層次豐富,有時還會帶有一點酒香!而水洗豆由於發酵的過程較好控制,因此風味上不像日曬豆有雜味,前段的果酸明亮度高,花香表現更爲明顯,整體口感清爽!
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新鮮烘焙 24H發貨。
Tmall link:https://qianjieshipin.tmall.com
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前街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