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許多年前,一頭山羊在衣索比亞的阿比西尼亞發現了一棵咖啡樹。牧羊人 Khaldi 注意到了他的山羊在喫完樹上的漿果之後變得無比興奮,他也嘗試了一下……而這便是咖啡的起源。無論這個故事真實與否,大部分阿拉比卡
咖啡豆種的確來自衣索比亞、蘇丹和葉門。其中,大部分
咖啡豆種在離開原產地之後都發生了自然突變或人工雜交。當然我無法在短短的一篇文章裏囊括所有已被發現的豆種,今天,就讓我來爲大家詳細講解市面上最常見的11個
咖啡豆種以及它們的產地和特徵。
鐵皮卡(Typica)
這是原產於葉門的一種天然變種。目前鐵皮卡是世界範圍內最爲常見的豆種,這是因爲當時荷蘭人曾在印度尼西亞種植這種咖啡,法國人又將這種咖啡帶到了加勒比海地區,後傳播至整個中南美洲。鐵皮卡咖啡產量較小,且極易受鏽葉病影響,因此大部分種植園不會單獨種植鐵皮卡咖啡。與其他豆種不同,鐵皮卡咖啡果實呈錐形。鐵皮卡咖啡品質極高,因此非常受世界各地種植園歡迎。若種植得當,鐵皮卡咖啡甜度高,口感純淨,酸度宜人。
波旁(Bourbon)
與鐵皮卡一樣,波旁也是原產於葉門的一種天然變種。它的名字來源於其最初的種植地波旁島,也就是如今的留尼汪島。在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經常將這種咖啡出口海外,尤其是美國。波旁咖啡果實短小、圓潤,果肉和種子的密度很高。波旁咖啡通常甜度高,酸度明亮。這種咖啡的產量比鐵皮卡高20-30%,但仍被視爲低產量豆種,且同樣易受鏽葉病影響。大部分波旁咖啡果實爲紅色,但其中有兩個天然變種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分別爲橙波旁和黃波旁。橙波旁甜味更濃,而黃波旁酸度更高。
卡圖拉(Caturra)
波旁和鐵皮卡兩個豆種催生出了許多天然突變和人工雜交豆種,卡圖拉便是其中之一。卡圖拉是波旁咖啡的一個天然變種,最初發現於巴西。卡圖拉咖啡在中美洲最爲常見,咖啡植株更矮,利於採摘,且產量比波旁更高。但正是因此,卡圖拉咖啡口感較波旁更爲單薄,甜度也相對較低,但酸味明亮,口感純淨,酸度宜人。
象豆(Maragogype)
象豆是鐵皮卡咖啡的一個變種,個體巨大,但產量更低。烘焙後,象豆的提醒是普通波旁和大部分鐵皮卡變種的兩杯。你或許覺得豆子越大,味道就越豐富,但事實並非如此,象豆雖然口感更加醇厚,但缺乏口味缺乏複雜感,經常用於製作意式濃縮拼配以增加整體複雜度。
新世界(Mundo Novo)
新世界是紅波旁和蘇門答臘鐵皮卡的天然混種,尤其是在巴西等地非常流行,佔巴西阿拉比卡咖啡總種植量的40%。新世界產量高,比普通波旁咖啡高出30-40%,且抗病性強。通常情況下,新世界咖啡由於單株產量較高,甜度較低。
卡圖埃(Catuai)
卡圖埃是新世界和卡圖拉的混種。若種植得當,卡圖埃甜度很高。卡圖埃以其極強的適應力着稱,能夠在狂風暴雨地區生長,因此被視爲是最爲安全的豆種之一。
卡蒂莫(Catimor)
卡蒂莫是蒂莫(一種羅布斯塔天然變種)和卡圖拉的混種,產生於葡萄牙的實驗室。卡蒂莫具有超強的抗病性和適應力,產量高,易打理,且味道獨特,帶有尖銳的酸味,有時還會帶有些許澀味。卡蒂莫可以說是實驗室育種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卡斯蒂洛(Castillo)
卡斯蒂洛是另一種實驗室培育的豆種,可以說比卡蒂莫更加成功。追尋其起源,卡斯蒂洛由卡蒂莫咖啡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人工干預突變、混種而成。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研究中心 Cenicafe 長期致力於尋找抗病性高、適應力強的豆種。雖然卡斯蒂洛咖啡味道略差,但隨着哥倫比亞境內種植該品種咖啡的農戶越來越多,種植和生豆處理工藝不斷完善,卡斯蒂洛咖啡的品質正在得到不斷提升。
帕卡馬拉(Pacamara)
帕卡馬拉誕生於薩爾瓦多咖啡研究中心,是象豆和帕卡斯(一種波旁的天然變種)的混種。其外形酷似象豆,但味道花香四溢,甜度高,酸度宜人。
SL28和SL34
上世紀30-60年代,Scott Labs曾合作研究過肯亞咖啡和當地產區,由此催生出了兩個由波旁和衣索比亞傳家寶咖啡人工雜交而成的豆種。兩種咖啡產量均不高,其中SL34產量較SL28稍高一些。兩個豆種的抗病性一般,但味道纔是人們培育它們的關鍵。如今兩種咖啡成爲了肯亞主要種植的咖啡豆種,其產量佔肯亞咖啡出口總量的90%。兩種咖啡甜度高,芳香四溢,口味豐富。
瑰夏(Gesha)
瑰夏或許是如今最火爆的豆種之一,是衣索比亞傳家寶咖啡的一個變種。人們首次在瑰夏(或阿比西尼亞)發現了這種咖啡,由於產量極低,這種咖啡極爲珍貴。許多農戶嘗試用它和高產量豆種雜交,並在中美洲和巴拿馬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巴拿馬的 La Hacienda Esmeralda 種植園以出產世界上品質最好、價格最高的瑰夏咖啡着稱,他們的瑰夏咖啡曾贏得「巴拿馬最佳咖啡」大獎,帶有極爲獨特的佛手柑、茉莉花和桃子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