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咖啡處理法 > 2024-11-29 02:47:29
咖啡處理法,是指咖啡果實變成咖啡生豆(種子)的過程。
一般來說有三種處理法,分別是:
日曬法
水洗法
介於日曬與水洗兩者之間的處理法:包括半水洗(溼刨法)、巴西去果皮日曬法、蜜處理法。
日曬法:選豆→乾燥→脫殼→篩選與分級。
水洗法:選豆→去除果肉→發酵→水洗→乾燥→脫殼→挑選與分級。
「溼刨法」
溼刨處理法在印度尼西亞很常見,與一般水洗和日曬法不同。
水洗、蜜處理或日曬豆的內果皮一直保留到最後豆體脫水變硬,含水率降到12%,或封存入庫經1-3個月熟成才磨掉。
但溼刨法卻在豆體潮溼鬆軟,含水率高達30-35%時,脫去內果皮,讓生豆表面直接暴露出來,再繼續曬乾。這是因爲蘇門答臘島氣候潮溼,因地制宜發展出的方法,目的是加速乾燥。乾燥時間縮短,咖啡豆的發酵期縮短,酸味大爲降低,醇厚度因此增加,而且焦糖與果香明顯,略帶木質味與藥草味,這也是曼特寧獨特的“地域之味”。
「去果皮日曬」
日曬法品質難以掌控;而水洗法耗水甚多,平均1噸咖啡果實用掉10-20噸水,才能產出大約200公斤的咖啡豆,水資源不豐富的產國無力負擔。1990年代巴西利用得天獨厚的乾燥氣候,發明了去果皮日曬法(pulped natural)。
經過多次改良,根據已故意利博士(Dr. Ernesto Illy)的版本,去果皮日曬的過程是:咖啡果實先經水槽剔除瑕疵浮果,接着刨除果皮、果肉與部分膠質層,再水洗一個小時,由於浸水發酵時間很短,果膠不易全部沖掉,豆殼上仍殘留果膠,此時再將黏答答帶殼豆鋪在曝曬場晾乾,最好採用透氣性好的非洲高架網牀。
「蜜處理」
巴西的去果皮日曬法傳到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國家後,經過改良稱爲蜜處理。
蜜處理過程:帶着黏膜進行日曬乾燥的生豆製成過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層的果肉以後,會有層粘稠狀的膠狀物。在傳統的水洗處理法中會用清水把它洗去,但是因爲有些高海拔產地的水資源限制,所以就誕生了這種直接帶着果膠曬乾的方式。
蜜處理的咖啡,比水洗的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較高,醇厚度也會相對更高。(前提是在同一個烘焙度的對比下)
根據果膠刨除的厚薄程度、日曬時間長短(或晾曬厚薄程度),晾曬時翻動頻率等,蜜處理又區分爲黑蜜、紅蜜、橙蜜、黃蜜、白蜜。
根據果膠刨除的厚薄程度:
黑蜜:幾乎不去除果膠,因此乾燥用時最久,需要持續14天以上,過程中爲避免乾燥太快,會用遮蓋物擋住太強烈的陽光,以讓糖分轉換更充分。
紅蜜:去除25%果膠(各莊園具體做法有差異),日曬持續12天左右,過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
黃蜜:去除40%果膠,接受最多光照乾燥,持續8天左右 。
有些產區和莊園則根據晾曬厚度和翻動次數不同來區分,比如黃蜜和白蜜,均保留20-30%的果膠的情況下:
黃蜜:厚層晾曬,翻動次數少,晾曬用時長;
白蜜:薄層晾曬,翻動次數多,晾曬用時短。
隨着咖啡市場對咖啡風味更爲極致的追求,很多有經驗和能力的從業者,開始通過操控蜜處理過程的細節,來製作更高質量的咖啡豆,展示咖啡風味的可能性。
比如,通過糖度儀等儀器來確定咖啡紅果的採摘時機。成熟度一致的咖啡品嚐起來會更乾淨,而甜度更高的紅果也會使咖啡的甜感增加,成熟度較高的果實還會增加發酵香氣。
蜜處理法既保留了水洗法的乾淨,儘管沒有水洗處理的那麼明亮,但是卻增加了甜度與焦糖口感。
2018-07-05 23:21:20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