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源起於埃塞俄比亞,原只種植於非洲及中東少數國家土地上。在18世紀內得以快速散佈至全球,與歐洲列強的崛起及四處侵略、佔領殖民地有直接的關係。西元1982年,SCAA (美國
精品咖啡協會) 成立,在成員的努力下不斷爲
精品咖啡定義提出更精闢的見解。(該協會於2009年6月已更新定義,詳情請參考SCAA網址)
其實,咖啡與茶、葡萄酒等,都屬於嗜好性產品;好喝、難喝全都因人而異。雖然目前SCAA已把
精品咖啡廣義化:從咖啡樹到變成一杯煮好的咖啡呈現在飲用者面前,中間的每一道程序都經過妥善處理…;但說到底何謂"妥善"還是見人見智。舉例來說,17~ 18世紀印度出口到歐洲的咖啡,因爲慢速船運及長距離航程導致咖啡長時間吸收海水鹹味而產生的瑕疵味,卻被歐洲人當成特殊風漬咖啡風味。反而後來較快的船運所遞送的新鮮豆子因爲少了風漬味而不受青睞,逼使印度咖啡農想方設法復現。相同的例子履見不鮮,同一批咖啡或許因爲瑕疵豆比例不同而產生不同風味。受過專業(或也可稱制式化)訓練的杯測師較容易判定瑕疵豆多寡,芸芸咖啡衆生其實最簡單的判定方式莫過於"喝時順口,喝完舒暢"。喝的咖啡健康與否,生豆瑕疵比例、熟豆烘焙日期至爲緊要。隨著消費者意識抬頭,坊間很多咖啡商都已做到標示烘焙日期這一點,惟生豆的品質還是不易掌握。除了自己挑生豆搞自家烘焙外,就只能建議您尋找良心且【有能力從產地進口生豆】的咖啡商了。關於這點,還請參考以下基礎介紹。
相信您一定聽過紅酒的分類模式。除了產地、莊園、採收年份外,酒標上面通常還標示著葡萄品種、釀造方式、杯測口感等,其目的便是提供最完整的履歷供消費者買到符合期待的紅酒。同理,咖啡的風味也因爲產地、品種、取豆程序、儲存方法、烘焙技術/日期等而有所不同。以下我們就與生豆相關的因素加以討論。
產地:主要產區爲…
主要大陸型 (以產量排序): 中南美洲、亞洲、非洲
知名海島型: 牙買加、夏威夷等
品種:在精品咖啡的領域裏只提及阿拉比卡品種。較具代表性的品種有:
古老樹種:Typica (鐵比卡)、Bourbon (波旁)
知名Typica變種:Maragogype (巨型象豆), Geisha (暱稱藝妓豆…因與【藝妓】同音)等…
知名Bourbon變種:Caturra (卡杜拉), Pacas (帕卡斯)等…
知名混血品種:Pacamara (帕卡斯+ 巨型象豆= 帕卡瑪拉)
取豆程序
水洗:適合水源充沛產地。爲去殼取豆最高明也最昂貴的方法,特色爲品質一致、豆相漂亮、風味乾淨、果酸明亮。
日曬:水源不足區域得采用此法。優點是風味醇厚,缺點是日曬期間長 (看天喫飯) ,容易造成品質不一。
半日曬:近代發展出來的新方法。結合水洗及日曬的優點,適當的日曬讓部份果膠的成分溶入咖啡豆而產生豐富的滋味。果酸及醇厚度介於上述二種方法之間。
生豆儲存方式
傳統:麻布袋+常溫置放。不好的環境中易腐敗,也容易因爲脫水問題而在烘焙前喪失些許芳香精靈。在中國普遍潮溼的環境中,用麻布袋保存生豆大約只能存放三個月。令人遺憾的事實是,大多數的烘焙館甚至上游的生豆商手中的豆子絕大多數用麻布袋存放至少6~ 24個月不等。
傳統麻布袋進階:近年來GrainPro PE袋應用在麻袋內襯已是趨勢。多包了這一層,的確能有效減少因爲長途貨運 (尤其是海運) 而減損的風味。
近代:真空包裝。遠較傳統麻布袋容易保存生豆原始風味且可放置較長時間。
熟豆保存方式
單向透氣閥袋 (新鮮烘焙的咖啡熟豆在烘焙後1~ 2周內會不斷產生二氧化碳。有單向透氣閥裝置的包裝袋有可以讓二氧化碳順利排出袋外同時阻絕外界氧氣的設計)
看完上述的說明,相信聰明如您瞭解在爲何使用了一般市售的咖啡後,爲何常喝了有暈炫、心悸等的問題吧。把握以下幾個要點,拒當一個囫圇吞棗的消費者,才能爲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
商家的選擇:
能直接從產地購得生豆
使用真空方式保存生豆
接單才烘焙
提供適當包裝袋 (附單向透氣閥裝置)
能夠在包裝袋上註明烘焙日期
給【咖啡愛好者】的建議
在最佳賞味期內使用完畢
由深入淺領略真正好咖啡的滋味 (不好的咖啡豆淺焙易有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