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上千人被騙 涉案超過百萬元 一電信詐騙犯罪團伙21人被批捕
作者:章程
防騙提醒
回收二手手機註冊微信號、包裝成“美女+才女”、編排十三集劇本、打着幫雲南老家的爺爺賣咖啡、郊區支教等作爲幌子,一步步誘騙被害人掉入詐騙陷阱……記者昨日從花都區檢察院微信公衆號獲悉,這個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犯罪團伙近日被一鍋端,21人涉嫌詐騙罪被批准逮捕。
經審查查明,該團伙頭目彭某某堂兄弟二人以登記註冊的廣州市某商務有限公司爲掩護,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盤踞在花都區曙光路某大廈中,招募人員大肆進行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截至被抓獲時止,先後對遍及全國各地的一千多名被害人實施詐騙,經初步覈實的涉案金額已超過百萬元。目前,該起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章程
前情:騙子精心裝扮、
悉心“養號”
犯罪嫌疑人彭某某等人首先購回大量的二手手機、電腦等,給每一部設備都編號以方便區分管理和操作。之後,利用這些手機註冊微信號,以高顏值的年輕女性照片作爲頭像,虛構女性身份, “廣告上粉部”的嫌疑人每天在這些微信號的朋友圈裏發佈自拍照片、視頻,從而刻畫出一個外表美麗、性格陽光、熱心公益的年輕女子的形象。同時,將這些微信號發佈到一些公衆號上打廣告,整個過程持續大約15天,這就是所謂的“養號”。嫌疑人通過“養號”,每天都會不斷有微信用戶主動要求添加爲好友,當數量達到200——500名左右的時候,詐騙的第一步“網羅天下”便完成。之後,按“劇本”上演十三集“情感劇”騙事主上當。
揭祕:十三集連續“情感”劇本
第一集:“聊粉”。嫌疑人會發一條朋友圈說今天的心情,之後再羣發打招呼,若有被害人回應,嫌疑人就自稱女性,1995年出生,雲南人,在廣東生活,從知名大學剛畢業參加工作。
第二集:興趣。嫌疑人會羣發一幅畫給前一天聯繫過的被害人,用於試探對方的興趣愛好,主要是通過畫畫這個話題與被害人進行互動,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印象。
第三集:義工。嫌疑人發朋友圈說自己在做義工,若有被害人詢問在哪裏做義工,嫌疑人就套用“話術”回覆對方說在廣州某公園,目的主要是體現自己有愛心,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四集:吵架。嫌疑人發朋友圈說吵架了,當有被害人詢問是什麼事的時候,嫌疑人就用話術版本回復說和後媽吵架,被爸爸打了,目的主要是博取被害人的同情。
第五集:飲酒。嫌疑人會在晚上發朋友圈說自己在獨自喝酒,當有被害人詢問什麼情況時,嫌疑人則回覆說自己心情不好,目的是進一步博取被害人的同情。
第六集:生病。嫌疑人發朋友圈說要打針買補品,有被害人詢問時,嫌疑人會回覆說自己喝多了感冒要打針,還說昨天心情不好喝多了打擾對方了,買補品就是說明天自己要回家探望爺爺,主要是表示要飛回去雲南看爺爺。
第七集:看爺爺。嫌疑人會在晚上發朋友圈稱飛回雲南老家了,有被害人問,就說回家看爺爺,主要是覺得爺爺生活很不容易,繼續博取被害人的同情。
第八集:孝心。嫌疑人發朋友圈上山玩,有被害人問,就套用話術說帶爺爺到雲南騰衝泡溫泉,讓人覺得很有孝心,再次博取被害人好感。
第九集、第十集:賣咖啡。從這兩集開始,進入詐騙劇情的高潮部分,嫌疑人開始對被害人進行實質詐騙,因此其內容大同小異,都是發小視頻到朋友圈展示雲南的咖啡園以及咖啡豆,有被害人問咖啡的事情,嫌疑人就套用話術說這是“她”爺爺在雲南種的咖啡,並對品質進行一番吹噓,如果有被害人說要咖啡,嫌疑人就順勢推銷,如果被害人沒有表示出購買意向,嫌疑人則會以爺爺辛苦不易等理由大打感情牌,誘導或乞求被害人購買,由於多數被害人之前已經與嫌疑人經過了多日交流,此時戒備心已經大大降低,有些被害人經不住嫌疑人的撒嬌賣萌和軟磨硬泡,有些被害人則完全處於同情心而出錢購買。收到被害人的錢款之後,嫌疑人還會“鄭重其事”地通過一款名爲“A9”的APP來下單,由“售後部”一名專門的嫌疑人負責登記和發貨。
第十一集:回廣州。嫌疑人發朋友圈打包咖啡,表示自己要飛回廣州了,再問原來對咖啡沒有興趣的被害人要不要順便帶,再次尋找潛在的上當受騙者。
第十二集:支教。嫌疑人發朋友圈說回來之後去廣州郊區做支教了,目的主要是以此獲取被害人的賞識,進一步麻痹被害人。
第十三集:生日紅包。嫌疑人發一條朋友圈,內容是虛構人物的姑媽通過微信發一個生日紅包的轉賬照片,然後羣發好友稱自己生日,向好友索要520元和1314元紅包。
後傳:毀滅證據,變換身份再行騙
通過十三天的連續操作,一名“銷售部”的嫌疑人通常會詐騙得手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到了第十四天,他們就會將“工作手機”交回給組長,由組長負責繼續“維護”微信賬號幾天,實際上就是觀察被害人是否意識到被騙,如已經識破騙局,則立即拉黑刪除斷絕來往;若沒有,則繼續索要紅包直至對方失去耐心不再聯繫。
之後,組長將手機交給“銷售經理”,歸集全部贓款;然後由“廣告上粉部”的嫌疑人負責刪除聊天記錄、清理朋友圈內容,對於被投訴封號的微信號申請解封,然後再次進行“養號”。“銷售部”的嫌疑人則會收到新的一批已經“養號”成功的微信號,各嫌疑人改頭換面再次按照上述“話術”的編排實施詐騙。
檢察官:網絡上勿“看臉”以貌取人
廣州市花都區檢察院檢察官表示,本案嫌犯所用的詐騙手段既無“高科技含量”,也沒有“高智商含量”,但他們緊緊抓住“看臉時代”很多人習慣於以貌取人的人性弱點,利用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社交焦慮感,通過網上聊天極大地契合了部分人的情感寄託。
與其它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相比,本案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在一開始與被害人進行聯繫的時候,並不急於提到錢的事情,而是通過層次鋪墊,逐漸引人上當。二是單個被害人被詐騙的金錢數額都不大,絕大多數被害人即使已被騙,也覺得金額不大,自認倒黴,乃至本案雖有多達1000餘名被害人而主動向公安機關報案的卻寥寥無幾,致使犯罪嫌疑人在長達半年多里從容行騙且屢試不爽,具有極強的迷惑性、欺騙性和極大的社會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