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泰州500人咖啡館開業情景
不僅是簡單賣咖啡,更多的是對新型創業平臺的嘗試
新華報業網訊6月20日,對泰州市民許曉峯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投資2000元,他成爲泰州五百人咖啡館的“老闆”之一。
泰州五百人咖啡館,位於萬達金街西入口處,與其它商家並無兩樣。“五百人咖啡館不僅是一個品牌、店名,也告訴人們,我們的咖啡館有500個‘老闆’。”夏俊是3位發起人之一。從2月底開始在微信圈內發起,到500人衆籌完畢,僅僅1個多月時間。記者瞭解到,此次衆籌對象不設門檻,大家只要有興趣都可參加,但一人只能購買一股,實行股權平均分配。“人人是股東,個個是老闆。”夏俊說。這樣的規定,帶來的最大好處是人人都把咖啡館當成自己的事業,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來幫助籌建。從最初的選址到咖啡館裝修設計以及未來盈利方案等等,全是股東中的相關專業人員設計完成,比如市區某裝修公司老闆參與了衆籌,他的公司就幫助咖啡館進行了免費的裝修設計。在揚州,500人每人出資3000元,衆籌一家咖啡館,消息在有關平臺上一經推出就吸引了諸多關注。衆籌日期爲6月中旬至8月12日,不足3天時間裏已有108人報名,其中近一半人已交付誠意金。
面對目前市面上衆多咖啡館林立的局面,咖啡館經營狀況不盡如人意,衆籌500人咖啡館能成功嗎?夏俊說,早在自己有衆籌咖啡館想法之初,就已經到北京、南京、杭州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得出的結論是衆多衆籌咖啡館開不下去的原因是他們僅僅是一家咖啡館,而泰州的並不是。“與普通的咖啡館單純賣咖啡不同,我們的目的是將衆籌咖啡館打造成全民創業的平臺。”夏俊介紹,現在國家鼓勵大衆創業,特別是電子商務這塊,其實一個人一臺電腦就能創業,但很多最初的創業者苦於沒有一個創業的地點。“進寫字樓太貴,在家又太草根,我們就是提供一種近乎兩者之間的平臺。”根據計劃,咖啡館內桌椅將採用出租形式,即創業者可以租下一定面積地方辦公,包括商務接待、產品展示等等,咖啡館會提供一條龍配套服務,而創業者下班後,桌凳又將恢復成咖啡館消費用途。之所以提出這個計劃,主要是因爲咖啡館不像一般的飯店,常常人滿爲患,這裏本身就是人們商務交流休閒場所,一般情況下人流並不密集,而這樣可以發揮場地的最大作用。初步確定創業者在咖啡館的每月租金在600元左右,已經有5個創業項目確定入駐咖啡館,包括兩名泰州高校大學生創業者。
如果說2014年是“衆籌元年”,那麼,這一創業模式在今年更是突飛猛進。京東、阿里紛紛試水設立股權衆籌平臺,傳統券商也在摩拳擦掌,欲分得一杯羹。在我省“玩出花樣”,不僅遍佈餐飲、美容美髮、智能硬件等行業,甚至連旅遊大賽也玩起了“衆籌”。衆籌模式的風生水起,也催熱了各類衆籌平臺,涉及農產品、餐飲、淨水器、教育培訓、房產中介等。放眼全國市場,衆籌咖啡館並不鮮見,但盈利的卻寥寥無幾,例如東莞的“很多人咖啡館”、北京的“HerCoffee”等均以失敗告終。而這家咖啡館在前輩們幾乎全軍覆沒的背景下在市場上發聲,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種衆籌模式在泰州、揚州能否存活?又能走多遠?
觀點一:衆籌就是籌人、籌錢、籌智、籌資源
“我們並不歡迎職業投資人蔘與。”夏俊表示,衆籌的項目短期內賺不了大錢,很難滿足專業投資的高收益要求。許曉峯也坦言,花2000元成爲咖啡館的“老闆”,實際上並不在意它能否盈利分紅,而是看中股東之間的資源,把這個圈子裏的資源聚集到一起來創業,可能比單獨一個咖啡館的收益更多。一個細節是,剛剛建起的泰州五百人咖啡館微信圈、QQ羣裏,有投資者利用這兩個平臺開展企業推介、廣告宣傳,早已把2000元投資收回了。而許曉峯更看重的是通過此次咖啡館活動獲得創業經歷,他說,“從我們成爲首批股東開始,基本上每週都會開會,從工商註冊到選址、裝修,大家對怎樣開好咖啡館暢所欲言,我覺得這份經歷最寶貴。”
在許曉峯看來,衆籌就是籌人、籌錢、籌智、籌資源,最適合草根、年輕創業者們,可以幫助一些有項目、沒有資金的創業者們,招募“盟友”,啓動項目。一來減少了資金壓力,通過衆籌的方式提前把項目放到市場上進行了一次可行性驗證,提前搶佔市場,籠絡了一批忠實的“粉絲”。二來可以使一部分消費者由購買變爲投資,作爲股東,他們不僅可以享受提前購買和團購服務,降低消費成本,而且,此投資行爲還可能帶來一定數額的回報。另外,衆籌也是一個不錯的廣告平臺。無論是否融資成功,你的項目都獲得了展示,給潛在的投資人看,爲下一輪融資提供了空間。衆籌方式不僅能夠很好解決資金難題,同時也能讓投資者風險分攤。
觀點二:助推創業同時,始終繞不開風險的問題
“對於創業者,衆籌模式會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好了會所向披靡。”泰州一家網站的姚波覺得,衆籌在迅速發展的背後,也存在着觸碰法律風險、專業性不夠、信息披露不規範、缺乏徵信體系等問題。如股東數量過多且不專業,壯大後內部利益糾紛難解決;參與各方的合法權益如何保障,如何防範衆籌演化爲非法集資,如何避免資金欺詐等。衆籌時,項目往往把參與金額降低到單個普通投資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但降低額度只是降低了准入門檻,並沒有降低項目的風險。
此外,多數人還忽視了另一個風險:早期項目往往是需要在一個領域多次投資才能獲得回報。國內多數天使投資人,十個項目裏有一兩個能撐到下一輪就已經不錯了。如果你覺得投資5萬元不算什麼,試想想50萬元是不是也能承受?如果只能承受一次投資,那麼獲利就是概率很低的事件,賠錢也不足爲奇。
觀點三:這是一個新生事物,希望監管層進一步明確立法
一直關注“衆籌”創業模式的毛曉華說,衆籌是互聯網時代推動創業創新的一種重要融資手段,對於小微金融的發展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業內人士認爲,由於衆籌在我國纔剛起步,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在衆籌活動中,還要警惕可能出現籌資者藉助衆籌活動非法集資、欺詐投資者的行爲,有時甚至出現衆籌平臺幫助或隱瞞籌資者的詐騙行爲。因此,在現下法律監管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該謹慎選擇,儘量避免投資風險。他們認爲,衆籌行業還處於摸索階段,新的理念和經營方式推陳出新,可以借鑑國外在資金託管、信息覈查等方面的實踐,劃定明確的監管底線,探索兼顧融資效率和投資者保護的監管體系。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趙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