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來源:手衝咖啡: 咖啡知識 > 意式咖啡 > 2024-11-29 02:50:13
【前言】
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是一種通過迫使接近沸騰的高壓水流通過磨成細粉的咖啡製作而成的飲料。Espresso一般比其他方法制作出來的咖啡更加濃厚,含有更高濃度的懸浮物和已溶解固體,如表層的咖啡脂(一種奶油質地的泡沫)。因爲其加壓的製作過程,Espresso口味強烈,其中的化學物質濃度非常高。經常用來做別的飲料的底料,如拿鐵、卡布奇諾、瑪琪雅朵、摩卡、以及美式咖啡。
意式濃縮在泡沫的下面則是伴有乳化了的微小的油滴的顆粒,溶解了糖、酸、類蛋白質、咖啡因。而且Espresso在咖啡愛好者心中一直都擁有非常高的地位,不單單因爲其濃郁的口感,純正的意大利血統,懸浮有氣泡和固體的溶液。因溼度和儲存時間不斷在變化,磨豆機刀片磨損程度也隨着時間發生了改變,我們爲保證濃縮味道基本一致,每天都會調整研磨度,那麼如何才能做好一杯濃縮呢?
製作流程
Espresso咖啡是通過高熱、高壓水強行通過極細研磨或是稍細研磨的咖啡粉製作而成。重點是細研磨的咖啡粉能夠保證咖啡的成分迅速被大量萃取以及被高壓熱水均勻穿過。這個過程通過萃取咖啡中的固體和可溶解成分,生成了一種接近糖漿質地的飲料。咖啡脂(“Crema”)是通過把咖啡粉中的油脂乳化爲膠體產生,這在其它咖啡製作過程中不會發生。
Espresso咖啡的製作過程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有一些出版物試圖對研磨咖啡粉的烘焙程度、粉重、萃取水溫、萃取速度、甚至填壓的重量皆加以規範,使得espresso的製作過程在各國每個地區的製作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製作一份espresso咖啡一般被稱爲“pulling a shot”,這種說法來自早期槓桿操作的espresso咖啡機,因爲它要求拉下彈簧活塞上的手柄,迫使熱水高壓通過咖啡粉。今天,一般espresso咖啡機都是通過電動裝置來產生壓力。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濃縮味道受什麼因素影響?
(1)水壓
現代由一個水幫浦來控制出水量及可控制的水壓。 Espresso理想水壓一般在9 BAR,這也是大家公認的最理想的氣壓。
(2)鍋爐壓力
鍋爐壓力關係到製作咖啡的水溫和蒸汽的衝力大小。鍋爐壓力越高,則水溫越高,且蒸汽的衝力也更大;反之則水溫更低,蒸汽也會變小。鍋爐壓力一般在1 BAR左右,當然這個數值目前依然存在很多爭議,每位咖啡師的理解都不一樣。
(3)水溫
水溫需要根據不同咖啡豆的品種需求而定,有些會受制於鍋爐壓力,有些則較靈活的精確設置。根據大多數咖啡師的經驗,水溫在90至92攝氏度之間,每位咖啡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整,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做屬於自己風格的Espresso。
(4)填壓力量
填壓有各種風格的填壓,這個世界幾乎沒有兩個人的填壓會是一摸一樣的,一般而言如果是重壓,要求的壓力會是25kg/m2這樣的壓力,但填壓確實是黃金規則中最最自由的一項參數。因爲我們使用的是定壓粉錘,壓粉力度基本一致。
(5)咖啡豆研磨粗細
研磨粗細會和氣候、咖啡豆烘焙度、新鮮度、溼度、磨豆機的新舊等諸多因素有關,行內一直流傳着一句話:“正確的是研磨粗細一隻在變,錯誤的是研磨的一成不變”。
(6)粉量
我們單份的Espresso粉量在12~14克咖啡粉,雙份是20~22克。
(7)萃取時間
黃金規則的萃取時間規定在25——28秒之間,但萃取時間其實是填壓、粉量和研磨度的綜合表現,需要靠咖啡師對於的理解進行調節。
(8)萃取量
我們單份萃取20~21g液體,雙份萃取40g液體的萃取量,除了少數的意大利會用單份的咖啡粉量卻只萃取15毫升的咖啡液
(9)咖啡油脂
咖啡油脂的複雜不是我三言兩語能說清的,簡單而言就是需要有豐厚而呈金黃色偏褐色的油脂纔是一杯好的Espresso。
每天我們是怎麼調磨的呢?
定量:
(1)我們用意式磨豆機飛馬900N,意式機飛馬178,用的是粉錘,水壓、鍋爐壓力、水溫基本不變,基本上,我們每天都會添加新豆子,把豆倉搖均勻,並且把刀盤上舊的咖啡豆磨出來,同時利用新的咖啡粉清洗殘留在裏面的舊粉。
(2)確定了接粉和布粉的手勢(詳細參考:布粉手勢),拼配豆採用哥倫比亞和巴西,比例是4:6,總體的口感,香甜,微酸不刺激、酸甜平衡、油脂中等。
單頭調整步驟:
(1)第一次調磨,單頭14g,研磨度#2.2,,萃取21g,時間24秒
味道:流速較快,有酸香,入口明顯的尖酸,口感並不舒服,質地較薄,苦味相比之下不明顯,表面油脂偏白,味道混雜;
香氣:★★
醇厚:★
餘韻:★
苦味:★★
甜度:★★
酸度:★★★
原因推測:
粉太粗就會導致水流通過粉碗太快,水流粗,萃取淺,顏色偏白,風味偏尖酸,也有可能粉層部分穿孔,萃取不完整,只是把表面的和容易萃取的酸性物質萃取出來
(2)第二次調磨,單頭14g,研磨度#2.1,,萃取21g,時間28秒
味道:入口酸味較第一次柔甜度溫和, 質感比第一次厚,口感舒服,中段有蜂蜜甜感,苦味很少,表面油脂較豐厚,有黑巧克力和堅果的餘韻;
香氣:★★★
醇厚:★★★
餘韻:★★
苦味:★
甜度:★★★
酸度:★★
原因推測:
研磨度適中,能夠較均衡的萃取出酸香物質和甜味,油脂能萃取出來。
同理,確定了單頭研磨度#2.1,就可以開始調整雙頭粉量:
(1)雙頭粉量21g,萃取40g液體,時間25秒
味道:流速較快,質感較薄,酸味甜味有些平淡,油脂較薄。
香氣:★★
醇厚:★
餘韻:★★
苦味:★
甜度:★
酸度:★
原因推測:
粉量較少,咖啡粉粒之間空隙較大,熱水從空隙中穿過, 並沒有很好的通過粉粒進行萃取,導致質地薄,味道沒有萃取出來,造成味道平淡無特色。
(2)雙頭第二次調整,雙頭粉量22g,萃取40g液體,時間27秒
味道:流速緩慢一些,入口酸味溫和, 質感比第一次厚且柔順,中段有蜂蜜甜感,表面油脂較豐厚,呈棕褐色,有黑巧克力和堅果的餘韻;
香氣:★★★
醇厚:★★★
餘韻:★★
苦味:★
甜度:★★★
酸度:★★
每次更改一個變量,都會保持其他因素不變,方便作爲參考調磨。在調整電子磨豆機時,我們應該先掌握出粉量和研磨程度之間的關係。因爲這兩個變量,會隨着一個變量的改變而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調整測試,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但是,因爲咖啡機和磨豆機的類型多樣,同樣的數據不一定適合其他機型,那麼該怎麼品鑑濃縮是合格的呢?
(1)視覺 —— 咖啡表面的泡沫Crema
視覺是我們理解世界主要運用的感官,而品咖啡時必然會受到咖啡的外觀所影響。 在這個階段我們真正要留意的是咖啡表面的泡沫Crema“克立瑪”,因爲這層泡沫提供了重要資訊,可以看出衝煮咖啡的技巧有多高明。這層泡沫的作用就像是某種保護層,泡沫的色澤從深褐色到淡棕色不等,甚至還帶有泛紅色調。而所謂的虎斑,也就是泡沫上的深色條紋,是由咖啡中的咖啡粉微粒所造成,代表這杯意式濃縮咖啡的衝煮方式很完美。這不僅僅是質量的證明,有後來的嗅覺和味覺感知,它對咖啡方向味道的存留也很關鍵,能讓芳香味一直保留到咖啡被喝完。
(2)嗅覺 —— 分子從鼻咽部進入鼻腔的氣味
以視覺評估咖啡後,接著就是運用嗅覺探索意式濃縮咖啡撲鼻而來的香氣。一定要用湯匙攪拌咖啡來“打破”這層泡沫,以便對於咖啡飄散的氣味有更明確的印象。 這些氣味可能微弱也可能強烈,可能優雅乾淨,反之也可能平凡混濁。例如,一杯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可能帶有焦糖、麪包及蜂蜜等氣味,外加些許柑橘果香與花香。 至於讓人不舒服的氣味則可能是酸腐味、黴味、木頭味或麻袋味。
(3)味覺 —— 咖啡物質與口腔接觸的味感
一杯理想的Espresso,應該是各要素間能夠取得平衡,口感鮮明,喝完後喉間感到甘醇而不苦澀。更具體一點的說法,就是要有適度的酸味、苦味、甘味,豐富的味道,紮實濃醇的稠度,持久不散,讓人感覺像柑橘系般清爽酸味的回韻。
製作一杯濃縮看似很容易,其實裏面包含了很多影響因素,而且調整磨豆機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經驗值的,平時需要多練習多記錄時間和味道,作爲參數參考爲下一次更精準更有效率的調磨~本期分享就到這裏啦,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往期回顧】
衝煮實驗 | 冰鎮咖啡VS冰萃咖啡 哪種更適合在夏天“續命”?
2018-07-05 12:15:22 責任編輯:未知
常見的咖啡產區
非洲產區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西達摩咖啡- (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
肯尼亞咖啡- 盧旺達咖啡- 坦桑尼亞咖啡-亞洲產區
美洲產區
中美洲產區
本站推薦: 卡蒂姆咖啡豆| 季風馬拉巴咖啡| 牙買加咖啡| 西達摩花魁| 耶加雪啡咖啡| 埃塞俄比亞咖啡| 耶加雪菲咖啡| 巴西黃波旁咖啡|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 盧旺達單品咖啡| 布隆迪咖啡風味|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
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